中華會省 會省大事回顧 1906-1925
1906-1925
1906 二月十三日,雷鳴道神父率領第一批慈幼會士合共六人從義大利 抵達中國。 在澳門展開為貧苦兒童的福利和教育工作,並成立了慈幼會在東亞區的第一座會院。 澳門的首間學校(無原罪工藝學校/學堂)後來易名為慈幼學校。 |
1910 因葡萄牙革命,慈幼會被逐出澳門,流亡到香港。 |
1911 在香山開始福傳工作 。 |
1917 會士到粵北韶關負責該傳教區的事務。 |
1920 羅馬宗座擢升雷鳴道神父為韶州主教。 |
1921 首批神職修士合共四人抵達中國。 |
1923 澳門母校、香山傳教區和韶關合成中華準會省,由耿其光神父擔任準省會長。 |
1924 雷主教在韶關興建勵群學校。 在韶關河西成立初學院,共有十一名初學生,包括首三位國藉輔理修士。 首批慈幼會士抵達上海,接辦慈善家陸伯鴻先生捐建的南巿聖若瑟學校。 |
1925 接受在日本開展工作。 |
1926-1945
1926 準會省升格為「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」,由耿其光神父擔任省會長。 |
1927 柏馴義神父 (日後成了主教) 帶同一批初學生,由澳門前往泰國開創慈幼會在該國的工作。 在香港接辦聖類斯工藝院 (即現時聖類斯中學的前身)。 |
1928 在香山的傳教工作被逼終止。 在上海楊樹浦獲准開辦聖若望鮑思高學校。 |
1930 韶關河西小修院開幕。 雷鳴道主教和高惠黎神父在前往連州途中殉道。 耿其光神父於韶關主教堂受祝聖為主教。省會長之職由畢少懷神父接替。 |
1931 在香港筲箕灣開設神哲學院。 首位國藉神職會士 ─ 王湧神父宣發聖願。 |
1932 首冊中文慈幼會月刊 (即鮑思高家庭通訊) 在澳門出版。 |
1933 在香港筲箕灣設立初學院。 |
1934 復活主日,鮑思高神父榮登聖品。 開辦香港仔兒童工藝院,後改名為香港仔工業學校。 |
1935 在 雲南昆明創立上智學校。 |
1936 在上海南翔開辦一心中學。 在上海閘北開設進教之佑堂。 |
1937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。戰爭期間,會士流徙於香港、澳門、上海三地。 |
1938 在上海閘北設立學校。 |
1940 神哲學生遷離香港筲箕灣赴上海南投攻讀。 備修院遷往澳門。 首位國藉慈幼會士沈鼎元受祝聖為神父。 |
1941 在上海南巿開設備修院。 |
1942 在澳門接辦粵華中學。 |
1943 在徐州開辦 聖若望兒童工藝院。 在澳門設立慈幼印書館。 |
1946-1965
1946 陳基慈神父在北京東直門內開辦母佑兒童工藝院。 |
1949 中國大陸政權易手,會士開始陸續撤到香港及澳門。接著數年間,一批又一批會士前往其他地方,開創慈幼會的工作。 |
1951 在筲箕灣神、哲學院側,開辦慈幼學校。 在菲律賓展開工作。 |
1952 承蒙鄧鏡波先生的慷慨捐助,在九龍開辦了鄧鏡波工業學校。 成立李嘉堂紀念出版社。 在越南展開工作。 |
1953 備修院從澳門遷回香港。 良友之聲出版社成立,並出版發行青少年刊物「良友之聲」。 在香港西區的聖安多尼堂舉行落成祝聖典禮。 |
1954 最後兩名外籍會士徹離中國大陸,抵達香港。在大陸的教育及傳教工作相繼停頓。 |
1957 備修院由鄧鏡波學校遷往港島東區,哲學院則遷往長洲。 |
60年代 創建了數間衛星小學,即只由一位會士作校監。到現在仍有兩所這類型的學校,即牛頭角聖鮑思高學校及安蔭邨葉漢慈幼小學。 |
1963 胡子義神父在澳門路環著手給痲瘋病人服務。 應台南教區羅光主教的邀請,在台南興辦學校,其後亦開展該區的牧民工作。 位於港島西區的聖安多尼小學落成。 |
1964 在台北成立聖鮑思高堂 。 |
1965 開辦香港的鄧鏡波書院。 |
1966-1985
1968 在伍少梅女士的資助下,在新界葵涌開辦了伍少梅工業學校。 |
1970 在台灣成立慈幼出版社。 |
1972 香港長洲的神哲學院遷回筲箕灣舊址;並在長洲成立慈幼靜修院,供人租借作退省及靈修活動。 開始為海外華人提供牧民服務,在三藩巿開設中心。 |
70年代 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開放及交回教產予宗教團體等政策的推行,先後在經濟上資助了數所小學及協助復堂的建設。 |
1980 在高雄接辦潮州少年城,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服務。同時亦開始了該區的牧民工作。 |
1982 在加拿大愛民頓巿成立牧民中心,為當地華人服務。 |
1983 接受香港教區的委託,接手管理位於九龍大角咀的中華聖母堂。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雷鳴道主教和高惠黎神父為真福。 |
1985 胡子義神父在澳門路環九澳村創辦了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。 |
1986-1996
1987 長洲鮑思高青年營建成。 |
1991 於香港慈幼會修院內,為年長的會士建成了「少懷之家」寓所。 於澳門鮑思高中學(葡文部)內,成立中文部小學。 在羅省及墨爾本成立牧民中心,為當地華人服務。 李文烈神父於香港創立協青社,幫助離家出走的青少年。 |
1993 位於九龍鄧鏡波學校內的聖母進教之佑堂升格為堂區。 |
1997-2006
1998 澳門祐漢中心成立,為培育失學的青少年學得一技之長。 |
1999 位於澳門路環的「鮑思高青年村」慈青營及鳴道苑舉行落成祝聖典禮。 |
2000 真福雷鳴道主教及真福高惠黎神父冊封為聖人。 澳門鮑思高粵華小學成立,以取代鮑思高中學 (葡文部) 及 (中文部)。 中西區聖安多尼學校成立。 |
2001 韓大輝神父接任省會長。 |
2002 陳日君助理主教繼任香港教區主教。 |
2004 位於西灣河之協青社大樓落成啟用。 |
2005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建成啟用。 |
2006 慈幼會來華一百週年。 |